人口不到1亿的德国为何能打造2300多个世界名牌?
高度文明的社会、科学技术是不够的。公平有序的法治化管理、相对平衡的财富分配、不受歧视地得到广泛保障的社会福利系统,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之上。
这个概念体系应该基于正确的信念,不然就华丽苍白了。人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处理社会关系中的许多问题。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德国鲁尔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交通的运输枢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较为发达的邻国。
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尤为重要,其间航运、陆、空道路条条经过德国。它是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也位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
便利与欧洲其他国家及工业区贸易往来的优越地理位置。鲁尔地区拥有优越的煤炭资源,他的储蓄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三,煤炭拥有量占全国的90%。煤炭种类齐全,煤炭质量优良,热值高。
德国鲁尔地区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欧洲中部,鲁尔地区铁路运输网密集,面向东西,公路四通八达。沟通4条流水河和4条河的运河网为鲁尔地区提供了便利的航行条件。鲁尔地区是世界上尤为重要的工业区,其消费市场是以德国为中心,辐射欧洲甚至全世界。
德国早期重工业等产业发达,此后第一、第二产业铺天盖地。
逐渐成熟的匠人精神
工匠精神成为德国制造业必须跟随、内化、实践的基因,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工匠,与工匠紧密相连。自2016年以来,德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引得各国开始效仿起德国的“工匠精神”。
但德国的“工匠精神”不是说模仿就能模仿的,德国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曲折的历史发展和精密细致的手艺。这种德国独有的精神和德国力求上进的精神品格才会使德国的先进技术遥遥领先。英法与60年代开始产业革命的先驱国家不同。德国作为欧洲内陆国家,产业革命起步较晚。
但因为德国刚起步时人才和技术的缺乏,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德国的工业制造业非常落后,远不如英国和法国等国家。正因为如此,德国当时的领导人出台政策借着向其他国家学习的理由,开始效仿英法国家的先进技术来完善自己的制造业。所以这才在其他国家留下了极差的形象,使德国的名誉严重受到损害。并且当时英国的一个知名人物制造的刀具和剪刀还被德国的某些企业所模仿,成为了德国所生产的物件。
不仅如此,德国还将生产出来的东西又重新卖给了英国,还加大宣传力度声称自己生产的刀具和剪刀经久耐用,没有什么可以媲美。这严重地引起了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的不满,使英国人民开始抵触德国制造,使当时德国的产品成为了偷窃,廉价,低质量的代号。
而在1887年,英国为了抵抗德国制造,制订和修改《商标法》条款时明确规定所有德国的商品必须打上 “德国制造”的标签,否则就不接受德国商品,这无疑是一种侮辱。其目的在于揭露产品的来源,引导消费者的共鸣,从而使消费者抵制“德国制造”。德国企业知道此事感觉到英国对他们的侮辱,自此开始了自身发展的进程。
为了改变其他国家对“德国制造”的不良印象,塑造自己的工业品牌优势,德国于1887年开始觉醒,进行了一系列的全面改革。大部分企业把质量问题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占领全球市场,市场是质量,不是便宜货”的口号,就开始了严格要求产品质量。这时德国政府也齐心协力要德国制造现状。人民和政府联起手来共同抵抗困境。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德国人民开始发愤图强改变当时现状,使德国近几年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甚至在其他的领域德国制造优胜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自此德国制造逐步地发展起来,甚至在一些领域数一数二名列世界前茅。
“工匠精神”的中坚力量
德国不只是懂得努力,还及时做出改变,让自己的产品更适合市场需求。因此,他们发明了许多绿色植物设备和农具,以方便人们的生产。然后充分发挥敬业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生产出让世界满意的产品,根本不需要销售。
德国人不需要为了节省成本而摧毁“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只要屹立不倒,德国产品就永远畅销全球。综上所述,德国虽然人口不到1亿,但拥有2000多个世界知名品牌。原因是它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德国的人数不多,但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句话没错,德国人民都很爱岗敬业,认真刻苦。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德国人民天生都是固执的,所以德国公司两极分化很严重,有的在泥潭里拔不出来,有的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好评如潮。然而,德国没有一家公司是一夜暴富的。他们不会投机取巧的。只要找到自己适合的领域,就能努力工作,专心学习。
另一方面,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商人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他们可以失去良心,标榜自己的好品质和低价。德国人从来不相信有这种说法。首先,他们的工业原料很多需要进口,所以成本肯定会高;其次,他们内心的手艺不允许他们偷工减料。
所以德国产品虽然比较贵,但是很耐用。德国人的追求是赚钱,同时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现在的中国人总在学手艺。什么是工艺?问心无愧是第一要务。如果古代的工匠都是投机取巧的,世界上就有那么多精美的工艺品流通。
政府还在法律、制度和职业教育领域不断出台政策,这种精神逐渐成为德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一种基因,需要人们在制造业中遵循、内化和实践。正如赫尔岑说过:“科学要求所有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不要别有用心,以便获得平静知识的沉重十字架的报酬。”
德国人无论在工作,生活,交际上,都是工业化的习惯。讲究的是精准。这不是不战败国的问题,是基础的国民素质问题。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好坏与政府治理是密切相关的。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并非如此,它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特征。所以一个国家有这种工匠精神成功是必然的!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